时间:
地点:北京·长安俱乐部
2012年2月27日中午,在北京长安俱乐部9层宴会厅,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清瘦的身影如约出现在2005委员会商界名家午餐会现场。
虽然主持人示意大家当天的会议与房地产无关,与万科无关,但三十多年的职业习惯还是让王石无法回避满满一屋子期待的眼神,他的开场白居然是这两大话题: 一是中国房地产的现状和走向,二是关于毒地板事件。话题一出满场哗然,这当然是在座嘉宾最感兴趣的话题,但无疑也是今天最敏感的两个话题,王石说这不是回应,是分享。这也许就是特立独行无所羁绊的王石魅力所在。
不是他亲口证实大家根本看不出王石先生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上老年大学的年龄”,远走大洋彼岸,去美国哈佛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这样一个中国商界的传奇企业家,在这段经历中会有哪些不同的故事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王石的生平,自有许多不凡。他32岁南下深圳,原本只是希望短暂逗留,在他的人生规划中,本来就希望做几年便去外国留学,没想到二十几年过去了,留学的梦一直搁在心底,却做成了中国最大的上市地产公司。同时他也是中国少有的,公司上市却没有使自己成为超级富豪的创业企业家。正是这种对权力和财富的双重淡定,让他能够更好地掌舵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巨舰,也能够有空间实现个人的更多梦想,比如从珠峰开始挑战的世界7大洲最高峰,比如每年做一次广告代言,将所有收入捐给慈善机构,比如现今身负万科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却能在波士顿的剑桥小镇,怡然过起外人看来清苦的学生生活。
对他来讲,去海外游学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多年埋藏的心愿被释放出来。
王石上哈佛,是这样上的:他每天上午8:40-11:00在哈佛听主课,下午13:00-18:00去语言学校修英文,每周两次晚上19:30-21:00上口语课,每晚看资料做笔记至凌晨1点。整天跟一群半大孩子们混在一块儿读英语,他自觉记性已经不比年轻时候,有很强的“后进生”的感觉。他把这看作是一种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他说,“这对我来讲可比登珠穆朗玛峰难多了”。
与利芬理事的对话还没有结束,已经有理事按捺不住给王石出了难题:让王石用英语说说他眼中的波士顿?王石大方地用自己略带口音的英语说了一大段, 他自嘲说在美国跟朋友说英语,人家不客气地说:“Please speak Chinese.” 而他反过来坚持:“Please give me a chance”,虽然不喜欢波士顿的天气,但很喜欢那里的学术气氛。虽然学习英语的道路很辛苦,但他从没有放弃,一直跟上,也一直在进步。
身居国外,尤其是在哈佛这样的世界级学术中心,让王石从另一角度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比如他会关注对于日本的研究,觉得日本历史上现代转型的过程可以给中国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借鉴。在谈到房地产的实际水平差距时,他说,日本建筑的施工误差是以毫米计的,而中国建筑的施工是以厘米计的,这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差距。王石在他的国际经验里收获的不只是用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的知识,哈佛的国际平台,浓厚的学术思考氛围,致使他开始思考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比如社会的一些公共议题,甚至是商业伦理。在王石的下一步人生规划中,他想把自己的想法与更多人分享探讨,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希望今后在三尺讲台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