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地点:中国·北京
2024年10月14日,为推动中美双方在人文领域的深度理解与合作,2005委员会邀请美国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重要成员,在长安俱乐部举行华美与共——中美文化交流对话午餐会”。
感谢孙玉红学长作为2005委员会资深理事,同时也是华美协进社中国事务主任,为本次活动的热心牵线。
美国华美协进社联席主席靳羽西、带领联席副主席 Sophia Sheng、CEO George Geh,理事Shau Zhang 、理事Vincent Mo等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与六十多位中外文化艺术界及商界代表,在北京相聚,共同探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搭建中美人文对话的桥梁。
活动伊始,2005委员会理事长杨澜作为东道主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
她指出,当下世界大变局充满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个时候愈加显示出人文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国际关系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起起落落,然而人文的力量却持久悠长。长久而言,人们就能见识到文化艺术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静水流深”,静谧的水面波澜不惊,深处涌动的潮流势不可挡。因此,今天大家相聚于此,都是愿意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致力于成为中外人文交流中具有建设性和桥梁性的纽带。
随后,美国华美协进社CEO George Geh向在座各位介绍了华美协社的由来,以及在现代社会发挥的巨大作用。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坐落在纽约曼哈顿,1926年由当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孟禄(Paul Monroe)和中国知名学者胡适、郭秉文等共同创建,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专注于中国文化的非赢利机构。华美协进社致力于促进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介绍,并以历史为背景加深对当代中国的理解。以生动而丰富的艺术展览、各类课程及举办讲座和研讨会, 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其下属的中国美术馆,是美国唯一的专门介绍中国艺术的美术馆,自1966年成立以来不断举办各种有关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展览,成为纽约和世界上爱好中国艺术人士的学习中心。华美协进社在美中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将近100年的进程中,不断继续践行这一使命。
华美协进社联席主席靳羽西表示,能够在北京与2005委员会理事及各界朋友共进午餐,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她指出,如果外国人从来没有亲身来过中国,他就很难真正了解这个国家。如今在美国,很多关于中国的报道都是负面的,在这样一个趋势下,包括华美协进社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贡献一己之力,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消除隔阂与误解,增进中美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随后的第一场嘉宾对谈环节中,主持人杨澜邀请2005委员会理事代表——音乐家程琳、国际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家高参以及企业家毛大庆,从促进中美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合作,分享观察、畅谈思考。
第二场嘉宾对谈环节,杨澜理事邀请华美协进社联席主席靳羽西、联席副主席 Sophia Sheng、CEO George Geh,理事Shau Zhang 、理事Vincent Mo上台展开访谈,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特别是运用媒体以及更多能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华美协进社的成员还强调海外华人应该更多的团结起来,增强更大的整体实力,增进更多的相互理解,获得更多的相互尊重,提高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参与对话的嘉宾理事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均积极参与了中美文化、艺术和商业交流,他们用亲身经历体现了积极交流为双方文化的丰富性和社会繁荣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华美与共——中美文化交流对话午餐会” 以善意、分享、共识为主题,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位都感到一种温暖,得到一些启发,也种下一份希望,那就是未来我们可以携手共同努力,为促进中美以至中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为了能让世界更加全面和更加客观的了解中国、正视中国,出一份力,聚一点热,发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