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活动 名家午餐会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
地点:北京·CCG

近期,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与会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当前,全球正齐力应对气候变化。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2020年9月,中国即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愿景,这反映了《巴黎协定》“最大力度”的要求,体现了中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决心。

未标题-1.jpg

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存在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政府和企业如何通过有效路径,共同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未标题-2.jpg

5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联合举办研讨会,邀请政策界、企业界、学术界人士,就这一全球性议题展开研讨。

未标题-3.jpg

大会首先由2005委员会创始理事长、CCG主任王辉耀首先做了开场致辞,他介绍了与会的嘉宾,分析了双碳当前的形式。

未标题-朱光耀.jpg

随后,财政部原副部长、CCG顾问、国务院参事朱光耀从GDP、财政、经济发展的角度入手,分享了非常详实的数据,指明我国在碳达峰上既有发展的机遇,也须在规则和标准方面积极参与,发出中国的声音。

未标题-谢伯阳.jpg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CCG顾问、国务院参事谢伯阳从产业的角度和应用的角度,把农业社会到工业文明到科技力量这几个环节做了深度的解析。

未标题-田会.jpg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原副会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田会非常理性的从能源行业的视角去看两碳问题,如何采取科学的办法去实现规划。

未标题-齐晔.jpg

2005委员会理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主要谈“共识”的问题,“碳中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的同时,并未在各个国家内部达成共识,既缺乏政治上的共识,也缺乏技术上的共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将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必须做好风险管控,应该加强对“碳中和”的讨论,通过讨论和辩论形成全社会的共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未标题-马军.jpg

2005委员会理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创始人马军则表示碳达峰不应是碳高峰,思路要统一,碳相关数据一定要准确,到底达峰还是中和包括市场的各种交易,都需要清晰的数据,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数据的准确清晰。

未标题-任景明.jpg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首席研究员任景明的观点是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减排是重点,但是生活和农业领域也应当给与足够的重视。

未标题-涂建军.jpg

Agora能源转型论坛高级顾问、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客座教授涂建军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化的议题,所以离不开国际合作,未来如何在“30、60”的目标倒逼下,深化能源行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既是风险所在,也是机遇所在。

未标题-毕桦.jpg

纷美包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毕桦随即表示如何让消费者听懂并相信“30、60”承诺,让他们愿意参与同时还能参与的起,利用老百姓的力量这是一个比行政政策更加有效的方法。

未标题-闫长明.jpg

2005委员会理事、加达国际商务投资咨询公司总裁闫长明,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更从专业的角度分享一些办法及做法,譬如新能源从热力学上来讲可以保证充足的,但是挑战是如何转化并合理的代替传统能源。

未标题-毛大庆.jpg

最后,2005委员会理事、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认为认为2030碳达峰不是太大的问题,2030年我国55-80岁的人口是大概5.6亿,65-80大概有3.1亿,这是一个突变性质的产生。我们今天所有谈碳人都需要把人口带入考虑,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各项生活活跃度都会降低,碳排放也会自然会随之降低。

未标题-苗绿.jpg

在短短的两小时中,各位嘉宾的发言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不断引起场内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深深的思考。更多详细的内容,欢迎大家扫码回看本次会议

未标题合影.jpg